人民日報 2010-06-21 11:00:03
【一問】 為何選擇當前時機
經濟進一步回升向好,人民幣升值預期較低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專家認為,隨著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2005年7月21日至2008年7月,人民幣匯改有序推進,期間人民幣對美元累計升值幅度接近21%。
第二階段,從2008年7月至今,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在6.82至6.84元區(qū)間窄幅波動。“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如果繼續(xù)升值會使出口雪上加霜。因此,適當收窄人民幣波幅符合我國經濟的自身利益,而中國經濟的穩(wěn)定也有助于世界經濟的穩(wěn)定”,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說,“另一方面,在危機最嚴重時,許多國家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而人民幣沒有貶值,實際有效匯率反而有所升值。從2008年7月到2009年2月,中國外貿出口下降16%,但進口只降低11%,對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窄幅波動只是應對危機的權宜之計,并非長久之策。央行行長周小川在今年兩會期間就曾表示,金融危機期間實行的包括匯率在內的非常規(guī)政策,遲早將退出。“這次進一步推進匯改可以看作是非常規(guī)匯率政策的退出。它標志著匯改進入了第三階段,即進一步推進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巴曙松說,“這不是一次新的改革,而是被危機打斷的匯改進程的繼續(xù)。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董事總經理哈繼銘認為,進一步推進匯改在時機選擇上可謂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進一步鞏固,經濟運行趨于平穩(wěn),為進一步推進匯改提供了有利的契機。
“另一個重要的考量是受歐元貶值、中國一些經濟指標出現(xiàn)回落等因素影響,當前人民幣升值預期較低。”哈繼銘說,“在升值預期較低時推動匯改,不易引起人民幣匯率單邊大幅上揚。”
【二問】 是不是意味著人民幣升值
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事實上,2005年7月21日匯改時,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而本輪匯改不進行一次性重估升值,而是堅持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浮動是雙向浮動,不等于單邊升值。正如央行新聞發(fā)言人所說的那樣:“當前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波動和變化的基礎。”
專家分析,進一步推進匯改并不等于人民幣升值。
首先,我國進出口已漸趨平衡。“經常項目順差與國內生產總值之比一路下行,從2007年的11%下降到2008年的9.9%,2009年的6%,直到今年一季度的3%,國際收支正向均衡狀態(tài)趨近。這樣一來,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大為弱化。”巴曙松說。
其次,2010年,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總體環(huán)境將好于2009年。但中國經濟在回升向好的過程中仍可能存在諸多矛盾和困難。從國際看,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xù);從國內看,內需回升的基礎還不鞏固、不平衡,通脹壓力也可能逐漸上升。專家認為,在這種形勢下,人民幣難以出現(xiàn)單邊上揚的走勢。
此外,今后人民幣匯率將參考一籃子貨幣而不是某一國貨幣進行調節(jié),意味著人民幣對某一國貨幣的匯率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比如,如果歐洲債務危機好轉,歐元對美元升值,人民幣由于參考包括歐元在內的一籃子貨幣,可能會對美元有一定幅度升值。但如果歐債危機惡化,歐元持續(xù)下跌,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幣對美元未必升值,甚至有貶值的可能。”哈繼銘說。
【三問】 對中國經濟影響如何
有利于轉變發(fā)展方式,抑制通脹和資產泡沫
專家表示,進一步推進匯改對中國經濟的好處可以概括為三個“有利于”。其一,有利于促進結構調整和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匯率增強彈性,有助于引導資源從出口部門向服務業(yè)等內需部門配置,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減少經濟對出口的過度依賴。”巴曙松說。
其二,有利于抑制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增強宏觀調控的主動性和有效性。哈繼銘認為,當外匯流入時,為了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央行只能被動地收購大量外匯,相應地,就會投放大量人民幣。而貨幣供應的過快增長,會誘發(fā)通脹和資產泡沫。“匯率彈性允許增強,央行被動收購外匯的規(guī)模就會小很多,貨幣政策的獨立性、靈活性也將明顯改善。”哈繼銘說。
其三,有利于維護我國經濟發(fā)展的戰(zhàn)略機遇期和國際環(huán)境。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繼續(xù)推進匯改有利于實現(xiàn)互利共贏、長期合作和共同發(fā)展。“坦率地講,如果真打貿易戰(zhàn),對貿易戰(zhàn)的另一方不利,對我國一些出口企業(yè)的沖擊可能也大于短期匯率波動帶來的有限影響。”巴曙松說。
進一步推進匯改對出口和就業(yè)可能有一些影響,但利大于弊。
“2005年匯改之前,一些人把人民幣升值對出口的不利影響看得很重,甚至認為紡織等行業(yè)將出現(xiàn)全行業(yè)虧損。事實上,從2005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惡化前,人民幣不斷升值,而我國出口年均增長依然高達23.4%,包括紡織、輕工在內的匯率敏感行業(yè)仍保持增長,”國家發(fā)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說, “許多企業(yè)通過降低成本、改進管理等辦法消化了匯率升值。”
張燕生說,從過去的實踐看,此次出口企業(yè)依然能有效應對匯率浮動,央行也已表示要力求使可能發(fā)生的負面影響最小化。“并且,隨著企業(yè)在匯率浮動背景下增強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積極培育非價格競爭力,以及部分出口企業(yè)向更有比較優(yōu)勢的中西部地區(qū)轉移,我國出口的整體競爭力不是被削弱,很可能進一步增強。”
“進一步推進匯改也有利于增加就業(yè),”張燕生說,匯率浮動有助于服務業(yè)發(fā)展,將吸納更多勞動力就業(yè)。
“從以上種種分析來看,進一步推進匯改決不是迫于某種國際壓力,而是我國從自身改革發(fā)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作出的自主選擇。”巴曙松說。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