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3-04-22 11:42:30
每經記者原金發(fā)自北京
時隔5年,川蜀大地再次遭受地震的重創(chuàng)。但在經歷并汲取此前汶川地震的慘痛教訓后,無論是普通民眾、機構還是政府,在災難再度襲來時,少了一絲驚慌,多了一份鎮(zhèn)定。
多的一份鎮(zhèn)定來自于對自然災害、生命的足夠重視。有公開報道稱,就在震前一天(4月19日),四川省曾經舉行過一次跨區(qū)域7級地震救援演練。
救災演練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近年來政府在重大災害治理上的進步。多名專家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認為,此次雅安地震前后政府各部門的表現(xiàn)明顯要好于汶川地震,這不僅體現(xiàn)在部門聯(lián)動效果突出上,而且體現(xiàn)在災害信息公開、應急處理、地方政府之間的聯(lián)動等多方面中。如今,政府在救災時的運行機制顯得更加“從容”。
危機應對能力明顯提高
汶川地震之后,大型自然災害就不定期地發(fā)生在中華大地,從玉樹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再到彝良地震……雖然每次災難都帶來了慘痛的生命和財產損失,但這也為國人以及政府提供了寶貴的救災經驗。
比如在此次蘆山震后第一時間,四川省啟動了一級救災響應,在震后一小時內,四川的地震災害救援隊、應急救援隊就已經奔赴災區(qū)。成都鐵路局以及成雅高速也都采取緊急預案。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這次危機處理過程中,政府的預案等各個方面準備都比較到位,可見預案準備很充足。相比較而言,在汶川地震時,我們在危機處理方面是不到位的”。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這次蘆山地震跟過去相比較,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已經有了較大突破,比如各部門之間的協(xié)調更加完善。
另外,中央政府同地方政府的聯(lián)動效應也被上述專家特別提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第一時間到達四川時,就已經明確提出,下一步工作將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負責,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有關方面根據(jù)災區(qū)需要提供支持和幫助。
李克強的這一舉動跟以往有很大不同,在之前的危機營救中,可以說全部是由中央政府來負責救援工作,不過這一次,地方政府卻站在了前臺。對此汪玉凱認為,這次中央跟地方之間的互動接觸比較到位,地方的牽頭作用做得比較好。
除了救災舉措,關于此次地震的信息披露也被外界普遍認可。
“四川省政府向社會公布地震狀況,包括進展、救援、準備等等進展情況,內容非常細致,也都非常及時,這樣就讓整個社會對地震有更全面、更真實的了解。”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表示,此次雅安地震在信息的公開透明上做得非常到位。
危機教育提升救災機制效用
竹立家認為,近年來,由于在危機教育方面足夠重視,在此次地震中,各級政府在平時為應對危機所做出的努力起到了很大作用。如國家行政學院就曾經多次組織過對各地政府工作人員的危機應對教育,除此之外,各地培訓機構在危機應對方面也加大了力度,而嫻熟的演練教育讓大災時的救災運行機制能夠充分發(fā)揮效用。
根據(jù)2011年修訂的《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規(guī)定,依照自然災害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國家減災委設定四個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響應等級。其中啟動一級響應,就意味著某一?。▍^(qū)、市)行政區(qū)域內,發(fā)生特別重大自然災害,并且出現(xiàn)死亡200人以上或者需緊急生活救助100萬人以上等特殊情況。
多名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國有關地震災害的應對響應機制一直存在,關鍵在于長期以來由于某一項危機發(fā)生的概率比較低,使得部分地方政府在應對此項危急時,顯得生疏,甚至有些荒廢。
近年來我國自然災害頻發(fā),特別是汶川地震之后各級部門對技術性預案和應急相應非常重視,這也可以解釋為何雅安地震跟汶川地震相比較,各部門的應對表現(xiàn)要好于從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