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證券報 2013-08-27 10:06:17
昨日,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盛來運在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吹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出現(xiàn)更明顯的企穩(wěn)跡象,能夠實現(xiàn)今年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
就在印度、印尼等新興市場再陷動蕩之際,中國經濟卻在持續(xù)回穩(wěn)。昨日,國家統(tǒng)計局新聞發(fā)言人盛來運在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吹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出現(xiàn)更明顯的企穩(wěn)跡象,能夠實現(xiàn)今年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此番言論進一步鞏固了外界對于中國經濟止跌回升的信心。
針對當前新興市場整體風險上升的狀況,多家機構和專家都認為,中國受到這輪新興市場動蕩的直接沖擊應較有限,且經濟下行的風險已減弱。德銀等機構近日宣布上調對中國下半年的增長預期。作為在亞洲地區(qū)重要性日益提升的一大經濟體,中國經濟的企穩(wěn)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緩解新興市場的壓力。
數據再次印證中國經濟企穩(wěn)
昨日面對海外媒體時,盛來運有關中國經濟企穩(wěn)跡象“更明顯”的表態(tài),進一步呼應了近期表現(xiàn)不錯的經濟數據。
上周,匯豐發(fā)布的中國8月份制造業(yè)PMI升至近四個月來高點,并重返50的榮枯分界線上方。對此,匯豐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制造業(yè)數據好于預期,證明中國的“微調政策”開始產生預期效果。
“我們預計政策調控的效果還將進一步傳導開來,這很可能使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增長超出市場預期。”屈宏斌表示。
本月初中國最新一批投資、消費、出口等數據出爐后,海外市場對于中國經濟見底回升就已有了初步預期。高盛、瑞銀和美銀美林等機構紛紛稱,最新數據為中國經濟前景改善的論斷提供了佐證。華爾街日報等海外主流媒體也撰文稱,中國經濟再現(xiàn)企穩(wěn)跡象。
一些國際大行適時宣布上調對中國經濟的預測。德意志銀行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近日發(fā)表報告,上調了2013下半年中國GDP增長預測。馬駿認為,7月以來的多項指標和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增長開始企穩(wěn)回升。根據這些跡象,德銀將今年第三、第四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速分別上調至7.7%、7.8%,此前的預期分別為7.5%和7.7%。
馬駿認為,最近中國經濟開始出現(xiàn)回升勢頭,并很可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繼續(xù)保持這樣的態(tài)勢。
瑞士信貸昨日也宣布,將中國經濟今年的增長預期從6月份時的7.4%提高至7.6%。巴克萊則表示,當前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可能較前一季度加快。
新興市場波動對中國沖擊有限
考慮到當前新興市場陷入新一輪動蕩,外界對于中國可能受到的潛在沖擊頗為關注。不過,不少機構認為,中國受到的沖擊較為有限。
瑞士信貸中國經濟學家陶冬在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就中國而言,對于海外熱錢的風險敞口相對較小,因此目前還不大會受到這場危機太大沖擊。
瑞銀則稱,在當前的特定國際經濟和金融環(huán)境下,未來中國面臨的影響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其他經濟體受到沖擊后通過貿易途徑的傳導,二是全球流動性復雜環(huán)境下金融領域政策失誤的風險。
從貿易角度而言,瑞銀認為,東南亞和印度近期的動蕩,可能會通過貿易渠道給中國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程度較為有限。
具體來看,東盟和印度占中國2012年出口額的12%,而OECD與WTO估算顯示其占中國出口增加值的比重為9%,由東盟和印度最終需求所引致的中國國內增加值占比約7%,遠不及G3發(fā)達經濟體占中國出口的比重。因此東南亞和印度國內需求的下滑對中國出口會有一定拖累,但程度較為有限。
而從匯率角度來說,在匯率大幅貶值后,東盟一些經濟體會獲得一定程度的出口競爭力,對同檔次的中國出口商品將構成一定威脅,但中國從東盟的進口也將從貶值中獲益,一定程度上會起到抵消作用。
中金也認為,當前新興市場波動對中國直接影響不大。該行認為,新興市場股市大跌、貨幣貶值波及中國經濟的可能渠道主要有兩個——貿易和金融,而這兩個渠道對中國的直接影響都有限。
有助于增強亞洲抵御危機能力
從基本面看,中金等機構認為,中國經濟好于印尼和印度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中國經常項目保持順差。雖然中國的通脹溫和,7月中國的CPI通脹為2.7%,但遠低于印度、印尼和泰國的水平。
總體上,中金認為,從最新數據判斷,中國經濟增長有企穩(wěn)跡象。下半年中國GDP增速大幅下滑的可能性小,全年GDP增速實現(xiàn)7.5%目標的可能性在增加,遠高于印度、印尼等國的經濟增速。
一定程度上來說,中國經濟的企穩(wěn),對于陷入動蕩中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周邊地區(qū)來說也是一大好消息。
渣打銀行的最新研究發(fā)現(xiàn),近幾年從美國金融危機中復蘇的過程中,中國在推動亞洲經濟增長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從近年來的出口數據看,亞洲近十個經濟體的對華出口都有所增加,澳大利亞、馬來西亞過去幾年中對華出口增長最為明顯。
渣打銀行稱,中國不僅只是通過投資影響亞洲增長,中國消費對于亞洲同樣重要。
盡管最近美國經濟呈現(xiàn)“逆勢”企穩(wěn)跡象,一定程度上被認為緩解了中國經濟降溫對亞洲經濟的負面影響,但渣打認為,“很關鍵的一點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的幅度要溫和并且逐步放緩,這樣才能使亞洲經濟體有時間做出調整而不致經受較大波動”。
不過,一些人對中國經濟前景仍持相對謹慎態(tài)度。瑞銀中國經濟學家汪濤稱,中國經濟接下來復蘇的力度能有多強、持續(xù)時間有多久,要取決于內、外需的強度以及未來的政策走向。在基準情境下,該行預計中國的復蘇勢頭將較為溫和。
“雖然我們預計7月份經濟活動的好轉趨勢會在未來幾個月里持續(xù),并且維持三季度經濟環(huán)比增速將出現(xiàn)反彈、全年GDP增速達到7.5%的預測,但市場可能會繼續(xù)對中國懷疑不定,盡管極度悲觀的情緒已有所消退。”汪濤表示。(記者朱周良)
原文鏈接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8/27/c_125252689.htm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