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5-10-20 20:18:13
資產捆綁叫賣背后,一個關鍵事實是間接控股保銀國貿26%股權的核心出資人為招商局蛇口控股,而其又是合并招商地產上市的主角。
每經編輯|杜冉樂
每經記者 杜冉樂
10月20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重慶聯(lián)交所了解到,招商局集團擬轉讓所持房企廣保國際集團(以下簡稱廣保國際)25%的股權,并捆綁轉讓所持廣州保銀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銀國貿)26%股權及對廣保國際5753.5萬元債權。
作為一家廣州本土房企,廣保國際10年前已破產,受旗下核心的土地資產騰挪之困,重整之路漫漫。招商局為此急拋盤,也在情理之中。
資產捆綁叫賣背后,一個關鍵事實是間接控股保銀國貿26%股權的核心出資人為招商局蛇口工業(yè)區(qū)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招商局蛇口控股),而其又是合并招商地產上市的主角。
剝離“毒”資產
資料顯示,廣保國際成立于1992年,注冊資本金3000萬美元,所屬行業(yè)類型為房地產業(yè),其中控股股東廣州經開區(qū)國有資產投資公司持股40%,榮發(fā)發(fā)展持股30%,招商局集團持股25%。
記者調查發(fā)現(xiàn),廣保國際早在10年前已宣布破產,經與債權人博弈之后才達成了重整程序。截至今年8月底,廣保國際總資產約4.48億元,總負債約5.54億元,其中前8個月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154.3萬元,營業(yè)利潤虧損近330萬元。
公告顯示,以去年底為評估基準日,根據(jù)中通誠資產評估報告,廣保國際凈資產由5156.76萬元,飆升至約1.54億元,而招商局集團轉讓廣保國際25%股權的對應評估價為3848.01萬元。
令外界感到疑惑的是,廣保國際2014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已資不抵債,所有者權益(凈資產)已虧損逾1億元。
上述兩個數(shù)據(jù)到底哪個正確?這仍有待相關方進一步披露詳情。此外,保銀國貿同樣負債累累,其經營狀況也堪憂。
資料顯示,保銀國貿成立于2003年,注冊資本200萬元人民幣,廣州經開區(qū)華穗國際投資控股43%,南豐投資持股31%,深圳招商投資持股26%。
截至今年8月底,保銀國貿總資產787萬元,總負債1142萬元,資不抵債,前8個月也無營業(yè)收入,營業(yè)利潤虧損逾6萬元。
招商局集團轉讓保銀國貿26%股權僅作價1萬元,但核心的轉讓部分為5759萬元股東借款。對于保銀國貿來說,上述債務也算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上述債務原本為4702.1萬元,原本為招商局集團對廣保國際的債權,2004年初實施債權轉讓債權人為保銀國貿。截至2014年底上述債權本金及利息確認約為5753.5萬元。
按照2009年破產重整計劃,廣保國際的股東借款以債轉股形式轉為資本公積,招商局所持25%股權被稀釋為15.34%,但后來并未推進實施。
實際上,廣保國際旗下的資產主要為土地,但土地權屬并不清晰,比如已辦理土地證的2.55萬平方米商業(yè)用地均存在未涂銷的抵押權,有8宗土地已抵債但未過戶,部分土地仍存在爭議等。
招商局地產“陽謀”
工商查詢顯示,前述持有保銀國貿26%股權的深圳招商投資背后的股東為招商局蛇口控股和招商投資顧問有限公司,而招商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的唯一股東也同為招商局蛇口控股。
上述持股構架安排,就意味招商局蛇口控股擬退出保銀國貿26%股權及欲收回前述債權。
記者注意到,招商局蛇口控股近來成為資本市場的“寵兒”,之所以如此,也正源于其合并招商地產(000024,SZ)整體上市一事。
9月25日,招商地產披露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招商局蛇口控股吸收合并招商地產及配套募資一事獲得國務院國資委批復。按照新規(guī)劃和定位,招商局蛇口控股并不想讓外界將其視為一家房企,而是欲轉型為城市運營商。
前不久,國企改革指導性意見落地,以管資本為主打造核心競爭力成為國企未來新方向。一位熟悉招商局集團的觀察人士表示,依此看來,也就不難理解招商局集團謀劃招商局蛇口控股整體上市以及剝離一些非核心地產資產的初衷。
記者梳理發(fā)現(xiàn),在招商局集團麾下,當前涉足房地產的主要為招商局蛇口控股及旗下的招商地產,以及由控股子公司中國南山集團控股的雅致股份(002314,SZ)等。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