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12-11 20:47:09
本幣貶值容易加劇通脹壓力,所以未來市場銀根不可能太松,而這對股市會有些壓力。不過,由股市這幾周表現看,通常會故意逆著人民幣匯率方向走,即權重股仍可能頂著指數。
每經編輯|鄭步春
每經評論員 鄭步春 每經編輯 何建川
周五滬綜指上漲0.54%至3232.88點,但二八現象嚴重。其余股指大多下跌,其中深主板、中小、創(chuàng)三綜指分別跌0.35%、0.39%、0.66%。
滬市多數個股下跌,但總市值排前20名的個股中只有上汽集團下跌,其余皆漲,二八現象實已登峰造極。中國建筑似乎成了小盤股,身輕如燕,大漲8.71%。
統(tǒng)計局周五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11月CPI同比漲2.3%,高于預期的2.2%,亦高于10月的2.1%;11月PPI同比大漲3.3%,大幅優(yōu)于預期的2.2%及10月的1.2%。
美元再度走強,這給人民幣匯率帶來許多麻煩,人民幣中間價周五下調241個基點至6.8972。由于美元周五夜間繼續(xù)上漲,估計明日人民幣中間價或承受壓力。本幣貶值容易加劇通脹壓力,所以未來市場銀根不可能太松,而這對股市會有些壓力。不過,由股市這幾周表現看,通常會故意逆著人民幣匯率方向走,即權重股仍可能頂著指數。
投資者沒辦法應付這種走勢,未來可能不得不采取反向思維了,比如在人民幣匯率下跌時可猜測權重股或將強拉;在人民幣升值時可預期股指不漲反跌。我這么說自已都覺得有些蠻不講理,但我們的市場確實就是如此!不過個人認為,市場如果太過無厘頭,那么可能不利于吸引國內外理性資金。
2005至2007年那波大牛市,理由之一是人民幣升值,現在人民幣匯率走低了,有人仍拐彎抹腳最終理解成利好。上述兩段邏輯總有個是錯的,不是嗎?那是現在錯了,還是當時錯了?
當時人民幣升值,熱錢涌入,基礎貨幣大幅投放,雖有不斷的“提高準備金率”,但沒辦法徹底抽干凈,所以資金越來越多;現在情況正相反,央行雖然還在進行逆回購、MLF等,但不足以抵消到期量,所以資金是抽緊的。當資金有抽資趨勢時,股市能維持平衡或小漲就已不錯了,一般不可指望有大牛市。
再說了,“通脹無牛市”,我們不能因為需要行情,就即興地、臨時地拚湊出另一套離奇的理由。
正如我此前在每經投資寶(微信號:mjtzb2)上所說,我覺得年末投資者整體上應謹慎些,如果倉位不重,那就持有觀望好了,畢竟打新是需要市值的,而如今新股又多,沒市值會很難受。
如果倉位過重了,個人覺得沒此必要。一般就百萬元賬戶級別來說,深滬個股各持15萬元性價比(或者滬股稍多些也可)可能最高,幾乎能覆蓋80%的新股(頂格申購)。
筆者已在微信平臺開辟專欄,讀者可以在每周日至周四晚間通過微信直接查看筆者的最新觀點,詳情請關注“每經投資寶”微信公眾號(使用微信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或搜索微信號:mjtzb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