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6 06:13:33
每經編輯|杜宇
據央視新聞,當地時間24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南部尤瓦爾迪市一所小學發(fā)生槍擊事件。警方表示,槍擊事件造成的死亡人數已升至21人,死者中包括19名兒童,兩名教師。嫌疑人為18歲的美國公民,目前已經死亡。這是自2012年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以來,美國境內致死人數最多的校園槍擊事件。
槍擊案現場的裝甲車。(圖片來源:海外網)
當地時間5月25日,據美國得克薩斯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發(fā)布的報告,得州小學槍擊案的犯罪嫌疑人曾在案發(fā)前在社交平臺上發(fā)文,宣告他將前往一所學校作案。
阿博特表示,制造槍擊案的槍手薩爾瓦多·拉莫斯在案發(fā)前30分鐘曾在社交媒體發(fā)布了三條消息,其中包括揚言要向他的祖母開槍,隨后他也確實開槍擊中了自己的祖母。
阿博特稱,拉莫斯并沒有已知的犯罪史或者心理問題記錄。
當地時間5月25日,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對同僚表示,在得克薩斯州布法羅和烏瓦爾德發(fā)生兩起大規(guī)模槍擊事件后,他仍然不會立即將槍支管制措施提交議會進行投票,因為他預計這些措施不會獲得足夠的共和黨議員選票而被通過。
舒默表示,他認為在布法羅和烏瓦爾德事件發(fā)生后立即對槍支管制立法進行投票是徒勞的,他認為兩黨議員進行談判達成一項兩黨通過的措施更為重要。他將于近日舉行立法會議,對更有機會通過的兩黨立法進行談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43986396 (圖文無關)
當地時間5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警察改革行政令,旨在推進有效、負責任的警務和刑事司法實踐,建立公眾信任并加強公共安全。
據央視新聞,到底是什么在驅動美國愈演愈烈的槍支暴力,到底是什么在阻止美國民眾呼吁的控槍努力?這還要從槍支泛濫背后的利益集團說起,其中勢力最為強大的要數“美國全國步槍協會”了。
利益集團金錢滲透美國政界
距離美國首都華盛頓大約半小時車程的這座寫字樓,乍看上去并無特別之處,但是大樓上的這個標識“NRA”卻彰顯著它的特殊地位。這就是在美國政壇呼風喚雨的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的總部。
總部大樓內唯一對外開放的部分,是著名的火器博物館。它共有15個展室,收藏著3000件曾經叱咤美國各個歷史時期的著名槍械和部分外國名槍。
其中,“前總統收藏專區(qū)”更是顯示出這一協會與美國政界的緊密聯系。
在美國歷史上,有九位總統曾是該協會的會員,分別是:格蘭特、西奧多·羅斯福、塔夫脫、艾森豪威爾、肯尼迪、尼克松、里根、老布什。
還有一位,就是上任總統特朗普,他將于27日參加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大會的預告,此時此刻正展示在官網首頁上。
要讓這么多總統站臺,背后往來的金錢可不是小數目。
數據顯示,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在2016年總統選舉中捐出的競選資金高達5440萬美元,其中,他們?yōu)樘乩势赵蚁铝?000萬美元。
時任美國總統候選人 特朗普(2016年5月):我不會讓你們(全國步槍協會)失望,記住,我不會讓你們失望。
時任美國總統 特朗普(2017年4月):你們(全國步槍協會)在白宮有一個真正的朋友和擁護者。
除了白宮,國會山是美國全國步槍協會用金錢滲透游說的另一個目標。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統計,在2011年年初,美國國會女眾議員加布麗埃勒·吉福茲被槍擊身亡后的5年內,國會曾提出過100多項控槍法案,但沒有一項最終獲得通過成為法律。
背后的原因顯而易見。2018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曾對當時美國國會兩院的535名成員進行過統計,結果顯示,其中有307人直接或間接從美國全國步槍協會及其附屬機構獲得過資金支持。
例如,美國共和黨籍參議員特德·克魯茲,被曝出曾在2016年從“擁槍組織”獲得超過36萬美元的資金支持,在前20名國會議員排名中高居榜首。他曾多次辯稱,提出控槍法案毫無意義。
在這份由美國敏感政治問題研究中心發(fā)布的列表中,排名第二的是馬爾科·魯比奧,他自然也對控槍法案嗤之以鼻。
2021年3月,美國希爾-哈里斯調查機構的民調結果顯示,57%的受訪者認為,美國應該有更多更嚴格的槍支管控措施。
每次重大槍擊案后,槍支暴力都會引發(fā)美國社會廣泛討論,但在美國全國步槍協會這樣的強大利益集團的威逼利誘下,政客們頻頻為擁槍勢力站臺,否決一個個控槍法案,相互勾連賺得盆滿缽滿,而這樣做的代價,是美國一個個鮮活生命的逝去。
還要多少生命倒下才能喚醒美國政客的良知?
這種政客與利益集團的勾結,深刻影響著美國政策和社會輿論。這也是為什么美國頻頻響起的槍聲一直未能喚醒美國政客的良知。當他們對本國民眾最基本的生命權都漠然置之,世界又怎么相信,他們會真正關心其他國家的人權?聲聲槍響早已擊碎“美式人權”假面具。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VCG11134397989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