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2 22:57:51
每經記者|熊嘉楠 每經編輯|肖芮冬
8月12日晚間,貴州茅臺發(fā)布了白酒行業(yè)的首份2025年半年報。
今年1~6月,貴州茅臺實現營業(yè)總收入910.94億元,同比增長9.16%;歸母凈利潤454.03億元,同比增長8.89%。這是茅臺近10年來上半年營業(yè)總收入增速首次降至個位數。其中,貴州茅臺第二季度實現營收387.88億元,同比增長7.28%;歸母凈利潤185.55億元,同比增長5.25%。
根據貴州茅臺2025年營業(yè)總收入增長目標(同比增長9%,約1898.17億元)計算,上半年已完成該目標的47.99%。
當前,白酒行業(yè)步入調整期,酒企業(yè)績增速普遍放緩。即便是作為行業(yè)龍頭的茅臺,也審慎地將全年營業(yè)總收入增長目標由往年的15%下調至9%。茅臺在調整期內采取的戰(zhàn)略舉措,也成為行業(yè)和社會關注的焦點。
《每日經濟新聞·將進酒》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茅臺在市場端推出了一系列舉措,都清晰指向解決供需適配、增加消費觸達及新增長點探索等市場策略。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茅臺酒實現營收755.9億元,同比增長10.24%,增速高于公司整體營收增速;第二季度單季實現收入320.33億元,同比增長10.99%。
在飛天茅臺市場價格自去年以來持續(xù)震蕩的背景下,茅臺酒取得這一成績實屬不易。從上半年業(yè)績可見,公司在報告期內顯著強化了主力產品的市場運作力度。
去年底調研多地渠道時,茅臺集團總經理王莉曾表示,各渠道商要結合自身實際認真分析梳理,充分發(fā)揮各自資源優(yōu)勢,創(chuàng)新方式方法,系統(tǒng)性抓好茅臺酒市場營銷工作,全面增強消費者觸達面,切實解決當前面臨的茅臺酒供需適配問題。
首先是產品端。據記者觀察,今年以來,茅臺在產品布局方面有諸多舉措,包括推出蛇年生肖酒、笙樂飛天、大阪世博會“走進系列”等多款新品,這些新品均通過“i茅臺”發(fā)售。其次,加大了1L裝53度飛天茅臺在自營渠道(含“i茅臺”)的投放力度。而幾天前上線的“一日一瓶一碼”的五星商標紀念酒更是受到市場熱切關注。這些新品的上市,正是希望通過增加產品的市場觸達率,解決“供需不適配”痛點。
而在渠道端,該公司直銷渠道收入占比提升明顯。批發(fā)代理渠道營收首次突破493.43億元,增幅2.83%;直銷模式實現營收400.1億元,同比增長18.63%。其中,“i茅臺”實現酒類不含稅收入107.6億元,同比增長4.98%。
業(yè)內有分析指出,貴州茅臺通過新品的放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飛天茅臺的量價壓力,同時鞏固茅臺作為頂級白酒的文化與時間溢價。同時,依托“i茅臺”等直銷渠道牢牢掌握定價主動權,有效規(guī)避傳統(tǒng)經銷商渠道的價格炒作亂象。
在茅臺強大的品牌背書下,系列酒承擔著覆蓋不同消費層級、拓展增量市場的重要使命。
今年7月,茅臺醬香酒公司2025年半年市場工作會上,茅臺集團董事長張德芹宣布,今年上半年,醬香酒公司完成了既定經營任務,并將系列酒定位為茅臺酒“護衛(wèi)艦”。
不過,從剛剛披露的半年報數據來看,系列酒的“護衛(wèi)艦”效應尚未充分顯現。
今年1~6月,系列酒實現營收137.63億元,同比增長4.69%,較近年同期30%的增速明顯放緩。尤其是今年二季度,系列酒收入67.41億元,同比下降6.52%。
事實上,系列酒在上半年并未停止探索步伐,持續(xù)推動轉型、深耕C端市場。
該公司圍繞茅臺1935新增1.935L規(guī)格產品,并面向全國招募4家經銷商;而后在“i茅臺”上線375ml茅臺1935產品;4月中旬,面向社會招募主題終端店(約5000~7000家)在美團、餓了么和抖音平臺的運營商……這一系列舉措均體現了公司對培育“第二增長極”的高度重視。
進入下半年,茅臺醬香酒公司“揮刀”清理電商問題渠道,24家店鋪被清退;茅臺醬香酒公司旗下認證抖音號“茅臺醬香本地生活”開啟首場直播,通過銷售代金券的形式,為其線下渠道強力引流,加速布局蓬勃發(fā)展的“即時零售”新賽道。
截至今年8月,距茅臺提出“三個轉型”,聚焦“新商務”剛滿一年。有券商曾向記者表示,“新商務”概念主要目的是提高產品開瓶率,瞄準商務場景,“商務消費還是很重要的,雖然短期有一定壓力,但未來肯定是持續(xù)增長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貴州茅臺獲得多只基金大幅增持。其中,華泰柏瑞滬深300ETF、易方達滬深300發(fā)起式ETF、華夏滬深300ETF,依次增持90.13萬股、76.08萬股、97.29萬股。
封面圖片來源: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韻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