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網 2014-07-26 17:47:39
樊綱:非常高興參加我們的論壇,咱們的題目確實很有意思,不地產相對論,有很多可議論的話題,但是我是一個研究宏觀經濟研究長期發(fā)展的,今天我大概講那么2-3個話題吧。
首先是宏觀經濟近期的發(fā)展,怎么理解現在中國經濟7.5左右,7-8之間的增長?我想房地產在這里,因為房地產是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在這個里面結合著講。第二部分講講長期發(fā)展,大家在座的因為都是做長期投資的,中國還有沒有下一輪?還能不能持續(xù)發(fā)展,如果后面有時間,我們討論討論關于金融的問題,在座的其實金融危機更多的不是跟搞金融的人討論,而是應該跟搞企業(yè)的人討論,中國金融的格局還有企業(yè)融資的格局都有進一步的變化,首先近期的經濟形勢。
很多迷局,大量的產能過剩,房地產積壓的賣不出去的房子,后面就是跟著銀行壞帳,然后就是影子銀行的問題,會不會違約,地方融資平臺,這個跟房地產是連著的,因為是靠的地價,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裹在這里,使得很多投資者看不清前面的情況,看不清經濟的狀態(tài),所以也就遲遲不投資,投資相對比較低迷,先不說政府,關于政府的政策,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微刺激,其實還沒有刺激到,自己該做的事兒沒有做,怎么看這些事兒?要理解這些問題,我們得看看過去這10年的發(fā)展,現在基本的判斷是,我們現在面臨的這些問題都是過去10年兩次過熱的結果,都是兩次過熱的后遺癥,我們到今天大家還知道,為什么要防過熱,防的不是過熱的事兒,過熱大家都高興呢,房子賣的好著呢,躺著就掙錢。
就是后面產能過剩,銀行壞帳庫存積壓一系列的問題,這些所謂金融風險,大危機導致,泡沫你也得軟著陸也得調整。兩次過熱呢大家都記得,在座的搞房地產搞金融的,04-07年,那一輪我們自己當時是走出了上一輪的低谷,大家現在都在說,我們過去30年10%的高增長,從97到03年那是一個低谷,通貨膨脹是負的,大家的記憶都是有選擇性,就記得自己輝煌的時候,那一階段加上那一階段的改革,到04年的時候非典以后開始迸發(fā)起來,趕上美國的大泡沫,然后全球金融泡沫中國出口30-40%的增長。
那一輪不是政府刺激出來的?那幾年大家記得宏觀調控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嗎?07年9月份房地產調控,新一輪政策出臺,諸位搞房地產的都記得吧?08年進行了很深的調整,一線樓市都跌了40-50%。那算一輪調整了,08年一輪調整深了,本來想著08年調整一年,09年調整一年,到10年開始正常增長。
當時沒有宏觀經濟學呢,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寫了一本書,標志著宏觀經濟學誕生了,1933年,1934年羅斯福當選政府以后,當時美聯儲都沒有調控的手段,這次大家一致同意一塊刺激,確實大家也都履行了承諾,中國政府也履行承諾?,F在我們也在回頭看一下為什么是大面積?一方面是蒙了沒有見過這種陣勢,過去幾十年我們沒有經過真正的危機,加上其他的問題,過渡地夸大了中國經濟對出口的依賴程度等等,各種因素吧,就刺激了。
樊綱:就刺激了2萬億本來是應該花的錢,沒有刺激政策,刺激政策是無中生有的,必須是財政赤字才是刺激政策,本來政府收了稅,然后你并沒有真正新創(chuàng)造了需求,當時赤字是1.9%GDP,增長到了2.6%,真正大頭在哪啊?一年6萬億地方融資平臺,前一年08年年底才1萬億,09年一年跳到7萬億,這是政策當局的事兒,人民銀行銀監(jiān)會聯合發(fā)布的文件,鼓勵地方政府建立一些融資平臺搞建設,這一下子這個口開了,以前都有限的,這一下這6萬億相當于GDP的13-14%,那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刺激買房刺激買車,刺激家電下鄉(xiāng)一系列的刺激政策,當時企業(yè)融資,你們房地產融資也是敞著口的,這一下子你就看這一步很明顯,一下子起來了。10年季度的GDP增長速度到了12%,又上升到了10%以上。
這兩輪過熱就產生了現在的一些問題,咱們舉個例子說產能過剩鋼鐵、08年的時候討論鋼鐵的產能過剩是4萬億需求,6萬億產,按照需求分的話是50%一半的產能,10年底的時候,過剩產能是6萬億需求,10萬億產能,就是變成三分之二,產能過剩的后面就是壞帳,然后就是企業(yè)困難,資金緊張,你資金都套在還不起的舊帳上不斷的滾動了,那想新的貸款當然少,新的貸款當然貴,什么是存量搞不活?為什么基金那么緊張?貨幣增長那么多?就滾過剩產能了,那你當然新增的給中小企業(yè)貸款就少,利率就當然高。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現象,都是后遺癥。
于是這幾年國內國際各種說法不斷,中國經濟要崩盤了,硬著陸了危機了各種說法就不斷,但是在這個問題當中我說我這兩年一直認為中國基本上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不會出現硬著陸,不會出現大崩盤,不會出現所謂的危機,原因是什么呢?
我們宏觀經濟政策還起了一些作用,宏觀經濟政策的調整相對還比較及時,04—07那幾年說是宏觀政策沒有用,你回頭看看那個過熱泡沫不知道哪去了?當時我們說中國經濟增長16%,07年那年14%,到16-18%都有可能,如果沒有一些壓的政策,這是一點。沒有撒歡讓那個泡沫鼓起來,不管用什么手段吧,雖然說這個手段不喜歡,但是畢竟起點作用,后面這一次呢是政府自己起的,但是好在這個刺激政策用了一年多,10年就開始停止調整了,就開始掉頭了,借用現在的退出這個詞,美聯儲的政策什么時候退出啊?中國這次是第一個,我們是最大一個刺激政策,也是最早退出的政策,什么時候退出呢?就是以房地產為標準,10年4月份,就是限購出臺的那一輪調控政策,限購這個政策其實是很狠的行政手段,是很強烈的一個退出政策,掉頭的政策,然后10年的6月份,清查地方融資平臺,10年的下半年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都基本掉頭了,名以上沒有說,但是實際上已經開始了。這樣一來呢就是使得泡沫沒有再繼續(xù)膨脹下去,比如說房地產我們現在說到房地產這個事兒了,就由于當時比較及時地采取了政策,而且是比較狠的政策,使得在一線城市出現的那些泡沫沒有來得及波及到全國二三四線的城市去,一些三四線,特別是邊緣地區(qū)三四線的地區(qū),這一輪的調整可能比較重一些,那個地方如果有泡沫,如果有過剩的話,那個波及是從上一輪開始到這一輪一直都有,一些大的公司是到了08年就開始到三四線城市拿地,等于是前一輪的波及,后一輪也有波及相對來說比較小。
樊綱:正是因為這次調整政策相對比較及時,我們房地產市場總的來說不存在大的泡沫,按照平均數說不存在大的泡沫,但是房地產各位都知道,你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區(qū)域差別很大的但是你看全國平均數,這幾年基本平衡,有的時候價格跌一點,有時候漲一點,但是都是2%-3%,全國的平均數。
是不是要調整?當然要調整,我就說連限購這個措施都采取了,不調整?不可能的,一個是限購一個是保障房,總會出現一些調整,一線城市調整的深一點,二三四線城市也在進行一些調整,總的來講就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這個是我個人得判斷,也許這一兩年之后證明我的判斷是錯誤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做很多的預期,錯了也沒有人追究,正確的也沒有說是正確的評價,不妨就評價評價了,基本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而且這三四年經過10年限購以后,這幾年的調整有了波動,跌了或者跳了跳總的來講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包括一線的大城市,房價收入比基本還是正的,如果加一句的話,老問房地產哪一塊問題多哪一塊問題少?我說有調控的反倒問題少一些,沒有調控的你不知道水有多深,這個大家我覺得應該注意,有點抑制的反倒好一點,這個是基本的,現在市場經濟需要調控,這是政府的一個職能。
經過過去三四年時間的軟著陸,我們整個GDP的情況穩(wěn)定了一些,房地產市場經過這三四年的,假如說價格沒有變,基本平穩(wěn)的話,我們這4年來每年人均的收入增長8-10%,農村是10%以上,城市也8%左右,相當于市場已經進行了一些調整。那么再有多深的調整我不相信,尤其是一些地區(qū)一些樓盤有比較深的調整,但是前過平均數里面不會有很深的調整,繼續(xù)完成軟著陸的過程,已經走了一段了,現在還有人說中國經濟崩了,我說崩什么?已經走了一段了怎么出現崩呢?繼續(xù)軟著陸的過程,該調整還是要調整的。但是它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調整的深度也是有限的,這是基本判斷吧,眾位可能有不同的判斷,我們事后看吧。
正是因為這次調整政策相對比較及時,我們房地產市場總的來說不存在大的泡沫,按照平均數說不存在大的泡沫,但是房地產各位都知道,你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區(qū)域差別很大的但是你看全國平均數,這幾年基本平衡,有的時候價格跌一點,有時候漲一點,但是都是2%-3%,全國的平均數。
是不是要調整?當然要調整,我就說連限購這個措施都采取了,不調整?不可能的,一個是限購一個是保障房,總會出現一些調整,一線城市調整的深一點,二三四線城市也在進行一些調整,總的來講就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這個是我個人得判斷,也許這一兩年之后證明我的判斷是錯誤的,但是現在很多人做很多的預期,錯了也沒有人追究,正確的也沒有說是正確的評價,不妨就評價評價了,基本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而且這三四年經過10年限購以后,這幾年的調整有了波動,跌了或者跳了跳總的來講全國二三四線城市包括一線的大城市,房價收入比基本還是正的,如果加一句的話,老問房地產哪一塊問題多哪一塊問題少?我說有調控的反倒問題少一些,沒有調控的你不知道水有多深,這個大家我覺得應該注意,有點抑制的反倒好一點,這個是基本的,現在市場經濟需要調控,這是政府的一個職能。
經過過去三四年時間的軟著陸,我們整個GDP的情況穩(wěn)定了一些,房地產市場經過這三四年的,假如說價格沒有變,基本平穩(wěn)的話,我們這4年來每年人均的收入增長8-10%,農村是10%以上,城市也8%左右,相當于市場已經進行了一些調整。那么再有多深的調整我不相信,尤其是一些地區(qū)一些樓盤有比較深的調整,但是前過平均數里面不會有很深的調整,繼續(xù)完成軟著陸的過程,已經走了一段了,現在還有人說中國經濟崩了,我說崩什么?已經走了一段了怎么出現崩呢?繼續(xù)軟著陸的過程,該調整還是要調整的。但是它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調整的深度也是有限的,這是基本判斷吧,眾位可能有不同的判斷,我們事后看吧。
這就是對現在問題的一些基本判斷,軟著陸也是著陸,軟著陸也經歷調整,軟著陸剛剛說的這些問題也都有,也有一些企業(yè)和產業(yè)會很痛苦,你就想吧,GDP從12%的速度降到8%,4個百分點的GDP,兩萬多億的增加值,你一個企業(yè)一年增加值沒有多少,你的產值量大,多少產業(yè)和企業(yè)得調整?
當然一部分的企業(yè)得倒閉,當然了軟著陸和硬著陸的差別在什么地方呢?危機的話就是大量的倒閉破產血本無歸,軟著陸就是基本上你也得進行調整,但是你大概會兼并重組還可以把本收回去,這些都是對一些企業(yè),特別是一些小的企業(yè),就是前兩年拿了地就搞房地產的或者是跨界轉產的房地產商,我說實力不夠,你肯定得想辦法退出了,想辦法被兼并重組,有人說我也想價格談不下來,那談不下來,你還想以過去輝煌時候的價格談兼并重組?人家為什么要?
這是我們的底線,能把本收回來就很好了,這個產業(yè)一定要整合的,不要再抱幻想了,你應該去做你能做的事情,你在這個領域里面,你現在實力不夠又遇到一個低谷,不要再抱幻想了,本收回來就不錯了,房地產金融在現在講,最重要的是兼并重組而不是搞信托繼續(xù)支撐著,讓度產權的問題,聽說最近小公司找大公司談的確實在增多,希望自己把這個底線想清楚。
大家都說現在不確定,不確定的情況下我說把本收回來就很好了,你不會后悔太多,當然了這是我們局外人書生在這里這么講,現實當中很多的問題,基本的邏輯,經濟學的邏輯是這樣,軟著陸也得兼并重組,也不是誰都能活下去,誰都像過去那樣過的好好的,誰都像過去那樣躺著掙錢,不會有!來問,我怎么能渡過難關?
我說不是人人都可以渡過難關的,渡過難關的標準不是像過去那么輝煌,所以軟著陸也是著陸,也不要抱幻想,這么兩輪過熱一定得有調整了,當時說這個沒有人信,說這個過熱的后果沒有人信,現在大家得信了。但是對整個經濟的預期我個人還是比較樂觀的,今年大概7.5%左右沒有問題的,一說左右,這個市場上面包括在座的媒體,往往會出現這種現象,剛剛到7.4%,中國經濟下行了跌了剛到7.6%中國經濟又前途了,心理波動非常大,話說回來,現在有的人說中國經濟太平穩(wěn)了,平穩(wěn)的都沒有話說了,一個零點幾就吵吵,從業(yè)界的角度把這個心態(tài)放平和,7.5%左右今天低點明天高點很正常的,而且我預期大概今后2-3年都是這個計劃,大概7.5%-8%之間這么一個波動的范圍,7-8%的波動范圍。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